top of page
Abstract Background
IMG_20200207_075138.jpg

阮湧俰

  • Facebook
  • 1024px-Google_Scholar_logo.svg
  • Gmail-Logo-PNG-768x768 copy
  • logo

现职:

研究员(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兼职讲师(新纪元大学学院)

学历 :
 
历史学博士(世界史)— 厦门大学
文学硕士(中文)— 拉曼大学
文学士(中文) — 拉曼大学

研究兴趣

  •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

  •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研究

  • 华人甲必丹

  • 华人碾米业

  • 华人族谱

学位论文

  1. 〈吉打双溪大年新民国民型中学及新民独立中学之研究〉,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学士论文,2009 年4 月。(指导老师:张晓威博士)

  2. 〈吉打客家籍甲必丹与华人方言群社会的互动——以戴春桃与罗启立为个案〉,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4 月。(指导老师: 张晓威博士)

  3.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碾米业的发展〉,厦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论文,2018年6月。(指导老师:聂德宁博士)

Download 1

专著

  1. (清)力钧著;聂德宁、阮湧俰校注:《槟榔屿志略校注》,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期刊论文
 

  1. 〈吉打华人甲必丹戴春桃社会角色之研究〉,《政大史粹》,第21期(2011年12月),第1-26页。

  2.  〈马来半岛华人甲必丹的制度演变〉,《史汇》,第16期(2012年12月),第75-98页。

  3.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李为经生平事迹补遗——以《厦门光裕堂李氏族谱》为依据〉,《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研究》,第四卷第一期(2015年),第59-70页。

  4. 〈东南亚明朝遗民使用“龙飞”之动机考证〉,《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研究》,第六卷第一、二期合辑(2017),第1-16页。

  5.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之研究概况〉,《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21期(2018年),第131-143页。

  6.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Notchin与郑芳扬生平事迹补遗——以《蓝苑郑氏族谱》为依据〉,《马大华人文学与文化学刊》,第7期第一辑(2019年6月),第58-73页。

  7. 〈吉打华人甲必丹研究——以李欲修生平事迹为例〉,《学文》,第2期(2019年),第16-23页。

  8.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蔡士章与宝山亭之研究〉(与侯慧雯合撰),《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8卷第1期(2020年4月),第47-73页。

  9.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曾其禄与曾应葵生平事迹之补遗〉,《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25期(2020年12月),第65-89页。

  10.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曾佛霖生平事迹之补遗〉,《南洋学报》,第75期(2021年12月),第79-95页。

  11.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陈起厚生平事迹之补遗〉,《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九辑(2022年3月),第190-204页。          

  12. 〈论马六甲华人甲必丹研究之新史料及其价值——以《龙海市文苑社郑氏族谱》、《厦门光裕堂李氏族谱》及《曾处安创垂堂曾氏族谱》为中心〉,《学文》,第2期(2023年),第87-97页。

  13. 〈雪兰莪政府秘书署档案之研究:有关雪兰莪华人甲必丹叶亚来申请归化英国籍之档案介绍〉,《学文》,第2期(2023年),第98-102页。

  14. 〈严华明:一位被遗忘的彭亨北根华人甲必丹〉,《学文》,第2期(2023年),第103-107页。

专书论文/
论文集论文

 

  1. 〈陈东海〉(与张晓威合撰),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54-57页。

  2. 〈陈广才〉,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62-65页。

  3. 〈陈志勤〉,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246-249页。

  4. 〈戴春桃〉,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278-281页。

  5. 〈邓泽如〉,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310-313页。

  6. 〈方壮璧〉,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324-345页。

  7. 〈李明〉,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646-649页。

  8. 〈林国泰〉,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786-789页。

  9. 〈林良实〉(与张晓威合撰),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822-825页。

  10. 〈林亚礼〉,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870-873页。

  11. 〈罗思仁〉,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970-973页。

  12. 〈丘锡洲〉,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1034-1037页。

  13. 〈王保尼〉,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1142-1145页。

  14. 〈王添庆〉,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1186-1189页。

  15. 〈萧丽娟〉,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1270-1273页。

  16. 〈许子根〉,收录于何启良主编:《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共四册),八打灵再也: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第1314-1317页。

  17. 〈二战前马来亚吉打华人的碾米业发展〉,收录于张瓊惠、梁一萍编:《移动之民: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出版中心,2016,第199-229页。

  18.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系谱之补遗——关于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与考察经验(2013-2020)〉,收录于《2021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2022年10月,第47-80页。

会议论文
 

  1. 〈马来半岛华人甲必丹的制度演变〉,发表于“2012年海外华人研究”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认同与文化政治,主办单位: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地点:拉曼大学Heritage Hall(金宝校区);日期:2012年5月25-26日。

  2. 〈二战前马来亚吉打华人的碾米业发展〉,发表于2013年“移动之民”:金门侨乡与海外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金门省政府、金门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地点:国立金门大学;日期:2013年6月28-29日。(获得“纪念王秀惠教授论文特优奖”)

  3. 〈甲必丹李欲修社会角色之研究〉,发表于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单位: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地点:吉隆坡金马宫酒店;日期:2013年8月17-18日。

  4. 〈二战前吉打华人碾米商与当地执政者及农民之关系探析〉,发表于2014年“海外华人研究”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化与华人研究:新视野、新取向及新典范,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地点:厦门大学;日期:2014年9月20-21日。

  5. 〈被历史遗忘了四个世纪的闽南籍侨领——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郑芳扬〉,发表于“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地点:厦门大学;日期:2018年11月24-27日。

  6.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陈起厚生平事迹之补遗〉,发表于“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十届国际会议(ISSCO X):‘全球视野:华侨华人与中国’”;广州暨南大学;日期:2019年11月8-12日。

  7.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系谱之补遗——关于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与考察经验(2013-2020)〉,发表于2021 年第五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视讯会议,主办单位: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暨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联合主办,日期:2021年5月29-30日。

  8. 彭亨北根华人甲必丹系谱补遗〉,发表于2023 年第六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主办单位: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暨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与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联合主办;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日期:2023年10月14-15日。

  9. 〈森美兰华人甲必丹系谱之补遗——以马来西亚国家档案为中心〉,发表于2023 年第25届台湾东南亚区域研究年度研讨会,主办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地点: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日期:2023年10月27-28日。

  10. 〈追溯原乡之根:马六甲历任华人甲必丹之祖籍地介绍〉,发表于“第二界东南亚华裔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地点:厦门大学;日期:2024年4月12-14日。

  11. 〈从《厦门光裕堂李氏族谱》探索马六甲华人甲必丹李为经家族与厦门原乡的联系〉,发表于跨世纪的回眸:马中建交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拉曼大学孔子学院;地点:拉曼大学(金宝校区);日期:2024年5月24日。

  12.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制度的演变及其系谱〉,发表于“甲地与府城:近世东亚港口城市的创造与再生”研讨会,主办单位:南方大学学院;地点:南方大学学院;日期:2024年7月6日。

  13. 〈青云亭《甲必丹李公济博懋勋颂德碑》与马六甲华人甲必丹李为经事迹研究,发表于东南亚古代港市的华人文献:马六甲碑铭研究工作坊,主办单位: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林连玉基金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地点: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日期:2024年11月2-3日。

学术讲座/演讲

  1. 〈吉打华人甲必丹戴春桃社会角色之研究〉,拉曼大学与厦门大学成果交流会,2012年10月16日。

  2. 〈印象中国——记福建闽南汉学文化之旅〉,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之“中国学子话马来,马来学子话中国”,2013年12月4日。

  3. 〈蓝苑郑氏族谱:探讨Notchin和郑芳扬的身世之谜〉,青云亭讲坛(一):揭开马六甲华人甲必丹世纪之谜,2018年2月9日。

  4. 〈从书本到田野:从实地调查去重构被遗忘的马六甲华人甲必丹历史〉,新纪元大学学院茶室开讲·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2019年7月4日。

  5. 〈马来半岛华人甲必丹的演变〉,Aifm《爱谈大小事》之博士来聊,2019年7月6日。

  6. 〈二战前华人在马来亚大米贸易的参与〉,Aifm《爱谈大小事》之博士来聊,2020年5月16日。

  7. 〈田野经历和发现——从实地考察去重构被遗忘的马六甲闽籍华人甲必丹历史〉,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组讲座,2021年3月13日。

  8. 沧海遗珠: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陈起厚生平事迹〉,第114场南方沙龙人文学术讲座(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2022年11月29日。

  9. 华人甲必丹叶亚来的历史探寻:国家档案的考证与发现〉,雪隆惠州会馆成立第160周年馆庆之“甲必丹叶亚来拓荒创业论坛”,2024年5月25日。

  10. 〈森美兰华人甲必丹系谱之补遗:马来西亚国家档案的考证与发现〉,森美兰华人文史馆推动的“月儿弯弯照九州”系列讲座之第六讲,2024年7月27日。

研究计划
 

  1. 2008.8-2009.11       — “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史研究计划”之子计划:“马来西亚华文中学改制之研究” (INSAP;主持人:林水檺教授、张晓威博士、廖冰凌博士)— 研究助理

  2. 2008.12-2013.3       — 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总主持人:何启良博士)— 研究助理(政治组)

  3. 2009.12-2011.12      — 古来新村地方志编撰研究计划(NV MULTI CORPORATION BHD.;主持人:黄文斌博士、张晓威博士)— 研究助理

  4. 2012.1-2013.8          — 闽南文化研究(YTL CORPORATION BERHAD ;总主持人:张晓威博士)— 研究助理

  5. 2017.1-2022.12         —  力钧《槟榔屿志略》校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聂德宁教授的合作校注

  6. 2018.8-                    — 雪隆华人方言帮群国家档案出版计划(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计划) — 研究员

  7. 2018.8-                         —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之研究(17世纪至19世纪)— 个人计划

  8. 2024.1-2024.6  — Genting Visitor Galleria(与Digimagic合作)

奖学金/奖项

  1. MyBrain15奖学金(2009.6-2013.6)— 就读拉曼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2. 纪念王秀惠教授论文特优奖(2013.6)— 〈二战前马来亚吉打华人的碾米业发展〉,发表于2013年“移动之民”:金门侨乡与海外华人研究学术研讨会。

  3. 中国政府奖学金(2013.9-2018.7)— 就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学位。

其它经历
 

  1. 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交换生(2011.2-2011.6)

其它文章

  1. 〈《厦门光裕堂李氏族谱》及其价值〉,《华研通讯》,2019年,第8-12页。

  2. 〈《龙海市文苑社郑氏族谱》及其研究价值之简述〉,《华研通讯》,2020年,第32-36页。

  3. 〈马六甲华人甲必丹系谱之补遗〉,《华研通讯》,2021年,第9-15页。

© 2022 by 阮湧俰 | YON WENG WO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